最新公告:
星源外国语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长廊

青春期系列教育——禁果效应(走进孩子的“逆反心理”)

发布时间:2015-11-10 点击次数:

 http://www.xingyuanschool.com/data/upload/img/2015/11/10/b9261da1e652175e35717ccafedf3c01.jpg

 

      “禁果”原是《圣经》中,上帝禁止夏娃和亚当吃的果实。后来,夏娃和亚当被蛇所蛊惑而去偷吃禁果,从此被赶出了伊甸园,饱尝人生生老病死之苦。推而广之,“禁果”是指那些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想保守秘密的事情,越是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反而守不住秘密;越是三令五申禁止人们做的事情,人们越是要做。比如,有的家长总是喜欢禁止孩子做这做那,不让孩子读闲书,禁止孩子早恋、玩网络游戏、聊天,不准孩子逛酒吧、参加舞会等。结果越是禁止孩子得厉害,孩子反而把每一项禁令都触犯个遍。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禁果效应”。即指一些事物因为是被禁止的,反而更加让人关注,使更多的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依据:

        一方面是好奇心强,也就是说,愈能接触到的事物相比,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人们对所接受的信息的完整有着一种潜意识上的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被隐藏,人们所接受的信息不完整,就会在心理上形成“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强烈召唤被遮掩的信息来填补空白。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好奇心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是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禁果效应的另一个心理依据。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与对方的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最后一方面是自我价值。心理学家认为,自我价值是人的心理根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接受无价值的生存在社会上。当一个人被禁止或者严令做什么说什么的时候,他会有一种自我价值受到损害的感觉,然后,他就开始本能地进行自我价值的保护。这种对自我价值的保护表现在外在言行上就是在态度或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

        因此,人们之所以会有“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打狗他偏打鸡”的逆反行为,完全是出于一种对自我价值保护的本能。

合理利用禁果效应

       从积极方面来说,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禁果效应,不仅能够让商业推广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在教育方面也往往可以收到其他方法难以取代的效果。

苏洵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都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苏轼和苏辙小时候很顽皮,也不喜欢读书。苏洵多次晓之以理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苏洵想了一个办法:

        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神秘兮兮地躲进房里读书。孩子好奇地想看看父亲究竟在干什么,可孩子们一进来,他就立即将书“藏”起来。孩子们好奇极了,于是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书让父亲这么神秘。

        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苏轼和苏辙开始研究起书来了,并且渐渐的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踏上了成才之路。

       苏洵“反弹琵琶”地利用禁果效应,来教育孩子,这才将孩子们引导上正轨。试想,如果他当时采用“棍棒”来禁止孩子,结果恐怕就是完全相反了,生活中,我们对孩子、学生、下属的教育都可以借鉴一下苏洵的方式。

        从禁果效应的消极方面来看,我们还要注意避免陷入“越禁越难禁”的恶性循环。比如性、早恋等,与其禁止他们,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将性和早恋的问题明白的讲解给孩子知道,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Copyright 2014 by zzxywg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招生办咨询电话:0371-56536680 0371-56536681 0371-56536682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与西四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西 技术支持:郑州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