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秋天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那么清秋便是最美丽的开篇。
周口星源国际学校的教师们,用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生动的课堂语言,把学生带进了北国明净而绚烂的秋色中。
上周,随着开学典礼的结束,学生们在准备第一次周测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悄然开始了独有的“考核”——即星源传统之一的公开课。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传统教学课堂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它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能够直接体现出授课教师教学的课程思想、方法、情景创设,表达交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及运用各类辅助工具的能力和水平。
公开课没有形式,唯一有的,大概是讲课教师日复一日,认真专业的课堂准备。
课堂之上,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或静。
不论是逻辑严谨的数学课,还是乐声悠扬的音乐课,学生能否平等参与课堂学习并受到平等待遇,这是衡量老师学生本位意识的重要一环。
老师能否在闪现的火花中捕捉到教学灵感,是判断一个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的标准。
在公开课上,听课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新新人类的新教师,都无一例外将出席每一堂公开课,从学生的角度了解课程知识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总结课堂礼仪与进度进程。
在中小学部共同开展的公开课活动中,王会敏校长也每日穿梭在不同班级与学生当中,认真对待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程,悉心记录,作出总结。
为不打扰学生正常上课,老师们多数安静进入班级,在教室最末端坐下,对于评课老师而言,这是一场考试与心态的交代。
而对于听课教师而言,这更是珍贵无比的经验积累的过程。
教师讲课过程中,听课教师每人手持一张评课表,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公正打分。
除此外,老师们也自觉在听课记录中做好了详细的记录。
每一节公开课结束后,为不影响正常上课时间,老师们选择在学生午休时,与晚自习开始前进行全体老师参与的评课会议。
会议举行过程中,每位受评教室持笔记本,接受其他老师的意见和指点。
会议全程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为公开课总体点评与二次筛选做好准备。
秋意渐深,夜河流灯。本该是萧瑟的夜,办公室热火朝天。
公开课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全然严肃,恰恰相反,课程结束后,不论是评价人还是受评人,都是端正中不乏活泼。
评价过程倒像另一堂公开课,意见的交流,对缺憾的指出,对优势的鼓励,让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语文课,沉稳与意蕴并行;
数学课,趣味与通俗交织;
英语课,明朗与热情共存;
历史课,意义与文化相交;
地理课,眼界与兴趣集结;
美术课,创意与美学汇聚;
音乐课,情感与表达同在;
……
不同课堂,教师风采与风格千变万化。